《摩納哥王妃》觀后感
文/滿囤兒
看片的時候注意到本片的英文片名是“grace of monaco”,直譯過來其實是“摩納哥的格蕾絲”----傳主格蕾絲-凱利。也就是說,影片所講述的,是我們所熟知的那個好萊塢的格蕾絲,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了摩納哥的格蕾絲。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凱利在好萊塢的電影作品耳熟能詳,而她嫁到摩納哥成為王妃后,就知之甚少了。影片就是在這個時間段里挖出了對“grace”的二次定義,既有這個詞作為人名的意義,又有這個詞僅僅是作為一個詞時的意義。
由于關于摩納哥王室成員的資料十分難找,而且好萊塢的這個項目也受到了摩納哥王室的些許不滿,所以本片與《米爾克》、《瘋狂的心》等傳記片相比,權威性差了不少。資料少、相關人員的配合積極性差,使得曾拍出了傳記片經(jīng)典《玫瑰人生》的導演奧利維埃-達昂不得不降低影片的傳記性,而是突出角色內(nèi)心刻畫和故事上的懸念和氣氛上的緊張。還好,誰會在意我們無法從《摩納哥王妃》中看到摩納哥王室的真實暗斗呢?我們要看的,是在好萊塢已經(jīng)足夠grace的格蕾絲,如何把好萊塢式的grace,進化成了王妃式的grace。
相比那些在歷史中安插陰謀論的影片而言,本片的懸念并未人為地復雜化、娛樂化、奇情化。一段6個月的外交危機,就成為了全片的張力基點。格蕾絲和新生活的融入程度、心態(tài)調(diào)整,才是整部影片的推動力。本來,她猶豫要不要回好萊塢接拍伯樂希區(qū)柯克的新戲,與她老公的政治工作并不交叉。夫妻各自的工作嘛!可是不多久大家就會意識到,格蕾絲既然擁有了“王妃”這樣特殊的頭銜,便不再是一位普通的妻子了。好萊塢的grace是一個層級,王妃的grace是另一個層級。這并非孰高孰低的問題,而是不同的需求和標準。就好像王家衛(wèi)的電影和李仁港的電影,表面看上去都有狂熱的追捧者,實質(zhì)上卻是兩個世界里的產(chǎn)物。
于是,已經(jīng)達到好萊塢grace標準的格蕾絲,開始向王妃grace標準努力。她已經(jīng)同自己的作品征服了那些秉承好萊塢grace標準的人們,現(xiàn)在需要的便是征服那些專注王妃grace標準的人。在這里,影片很好地將外部張力----外交危機,引入到了角色成長的內(nèi)部張力上來。是的格蕾絲-凱利與她的新環(huán)境實質(zhì)性地互動起來。外部張力開始推動角色進行抉擇與成長,懸疑的引領、氣氛的緊張、節(jié)奏的提速,形成了合力作用,使影片對觀眾的吸引力達到頂點。
和我們內(nèi)地演員大片十分力小片六分力的出工態(tài)度不同,美國和英國的演員們對商業(yè)大片里的角色往往交及格分,而在文藝片里卻投入全力?!赌{哥王妃》顯然就是那種演員愿意為之出全力的項目。妮可-基德曼的表演帶有虔誠和崇敬的味道。蒂姆-羅斯則讓一個歐洲王子帶上了自己的標簽。甚至戲份并不是很多的弗蘭克-蘭格拉、帕茲-維嘉、帕克-波西、杰拉丁-薩莫維爾,都能通過舉手投足的細微表現(xiàn),讓我們看到他們背后做了足夠深厚的功課。
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生活在童話里,但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體會著環(huán)境對grace的要求。努力去實現(xiàn)自己的grace,每個女人都是童話里的女主角。
三傻大鬧寶萊塢沒看懂三傻大鬧寶萊塢講什么三傻大鬧寶萊塢影評海上鋼琴師沒看懂海上鋼琴師講什么海上鋼琴師影評忠犬八公的故事講什么忠犬八公的故事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