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飛越老人院》很像一部上世紀(jì)80年代范兒的“故事片”,但它卻是一部能讓人們痛哭流涕的戲,因?yàn)槲覀兌荚陔娪袄锟吹疆?dāng)下的父母、未來的自己。不少老年觀眾看了這戲后感覺“心里很不舒服”,那是因?yàn)閺垪钣米顨埧岬姆绞綄⑸钪械拿琅c丑展露無遺。就像天后王菲看完《飛越老人院》后,也忍不住發(fā)了一條微博:“生老病死本是苦的,只是既已得了這暇滿人身,斷是辜負(fù)不得的。若能知苦離苦,倒也不負(fù)這累世修來的福報(bào)。”
我們都不是完人,我們都會在俗世中逐漸迷失,就像當(dāng)年老葛離開兒子、老周離開女兒,也未必就一定出于迫不得已。從《洗澡》到《向日葵》再到這部,張楊始終偏愛拍攝父子間的恩怨情仇。作為張楊的影迷,最高興的是能看到他與父親之間多年的心結(jié)終能通過電影而悄然消逝———電影在這里,變成了一種情感的溝通與宣泄工具。時(shí)日總會過去,正如老葛三代人在電話兩端默不作聲,卻早已淚流滿面,寬恕曾為彼此帶來的傷害。
同為老人題材,《桃姐》是隱忍、內(nèi)斂的香港情懷,《飛越老人院》則把情緒盡量地往外大鳴大放,但張楊在細(xì)節(jié)處理上很是熨帖,老人家繡枕頭、釘木床給老葛的一段群戲都是酣暢淋漓。笑淚間雜地看完這部電影,走出影院興許你就能讀懂張楊想托物言志的大浪漫主義。愛父母,要趁早;愛自己,不怕老;愛生命,要浪漫。
《諸神之怒》:俠義心腸還是分內(nèi)家務(wù)?電影霸王別姬觀后感《魁拔》影評《憤怒的小孩》觀后感《非誠勿擾》影評:舒淇,受傷的還是你?《剪刀手愛德華》觀后感《鋼的琴》觀后感《狗鎮(zhèn)》影評:惡不除,夜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