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本不看國產片,陳凱歌張藝謀除外。對我來說他們等于lv,雖然哄搶名牌很慫,但身為女人不lv或迪奧一下簡直虛度一生。對其它本土影視,我基本嗤之以鼻。尤其是那些農民拍的都市片。李少紅是北京人,可她的現(xiàn)代北京夠我大笑的了。孫紅雷那么牛a,可他在林熙蕾面前整的東北英語,多不相干也讓我看著冒汗。
傳言太多,忍不住看了一下《失戀33天》。居然,有點傷心,有點緩緩的痛。而且,終于出現(xiàn)了一個非爆發(fā)戶相的都市北京。三里屯sohu開業(yè)并不很久,但比國貿更商業(yè)奢華。環(huán)形大窗、參差植物、隨便擺放的雜志,很有開放自由的跨國公司樣式。北京終于不再只是國貿鳥巢了!《失戀33天》雖然也挑些頂尖場所,不過都是有故事的地方。比如莫斯科餐廳與紅色貴族和北京記憶。四合院、中國會這類地方是被老外炒熱了的。輪回很奇妙,如果一場洪水襲來,我們中國人會不會去剝某個“羅馬宮”外墻的金漆,老外卻沖去救《韓熙載夜宴圖》?四合院再造的中國風雖然有些不倫不類,但有些資源不是“貴族”一詞可以涵蓋的。不僅東華門,北京某些地段的一座院子,一棵樹,一眼天空,都為常人無法企及。
黃小仙的戀愛所經每一處都有地氣:秘密時段的廣場噴泉,尋常的北京街道,耀眼而古老的紅墻。終于有人知道,哪些地方最北京最奢華。
白領生活在影視劇里總令人哭笑不得。作為長期的農業(yè)國家,城市文明只在北京上海這類大城市有個雛形,本地文化精英無多,其他地方文人資訊體驗有限,大銀幕上這種對都市文化的想當然笑話太多了。
80年代曾經出現(xiàn)了一批非常醒目的文青電影,只是他們的探索仍處在人性與“激情年代”。后現(xiàn)代的都市文明,看來不僅已經不屬于張藝謀陳凱歌等人,甚至不屬于整個第六代了?!逗孟牒孟胝剳賽邸房煞Q純正國際范兒。只是它山寨了多少,就證明我們面對世界領先都市文明有多恐慌。孫紅雷面對林熙蕾有多土,也顯出即使gdp瘋長,面對臺北香港這類小資城市,我們的生活也只進行到城鄉(xiāng)結合部。
白百合和文章看上去都不象慣于都市叢林的狼種,甚至有些性別不明。但還好,我看到了大城市人的狠勁兒,而且非舶來,完全自創(chuàng)。
自己的好朋友、女友,與自己男友暗通款曲。女友哭哭啼啼跑來尋求諒解。樹苗一樣的黃小仙拿起一只杯子、啪地摔個粉碎。“碎杯子拾得起來,我就原諒你”。王小賤則更是一種清清楚楚的利己主義了。雖然他的形象有山寨時下傲驕的設計師之嫌,但那種自私刻薄,那些有趣的毒舌,很欠扁很北京。
北京女孩也是有故事的。我的一位前同事,不算最漂亮,卻永遠最潮。不屑蠢人,不對老外高管諂媚,只會我們一起將他們取笑。常常被認為偏見傲慢,其實多半義氣大方。她的戀愛事件在公司里轟動一時。恨很明確,愛起來義無反顧。
現(xiàn)代人活得清楚。古典愛情呻吟怨艾的只余可笑了。白百合的美很漫畫系,黃小仙卻是一名道地的北京大女孩。睜著眼睛割掉自己手臂,不留余地,不讓他回頭。那些閃回的場景拍得很好。在北京的各個角落,在具備了一切方便的繁華都市,在祖父母一樣樸實親切的街道,那些寵愛、那些幸福,已經深入骨髓??梢圆蛔魃蹬?,不哭天搶地,不失態(tài)癡纏。但無法讓自己不痛。
結尾有點急,情緒鋪墊不夠,設計也有些陳詞爛調。算不上愛情經典,但很真切,一如所有人的生活。多半平凡平靜,偶有針刺般的痛。
還是有一些糗點。內地中年演員最好不要裝海歸,只說半句英文張嘉譯都能讓我笑死。黃小仙和王小賤的公寓都很舒適時尚,但我很懷疑內資婚慶公司的工資能讓他們租得起那樣的公寓。白領公司生活不是主題,有理由含糊帶過。
住在北京象住在電梯里,每天都在升起,四周一片高樓的海。車流燈火,燃燒欲熾。人面對變化和時間,很多張惶。有膽的人還在,沉著淡定,不怕愛。
《換子疑云》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600字《畫皮2》觀后感:借了你的皮,虐了我的心影片《超人:鋼鐵之軀》觀后感電影《可疑的她》觀后感《黑客帝國》影評:黑客與圈錢矩陣《早見,晚愛》電影觀后感《我老公不靠譜》影評:縱有新人笑,不及舊人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