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第一書記》觀后感
觀看《第一書記》,我感動頗深。猶如我也是小崗村的一員,在沈浩書記的一步步努力中,見證了他的真情、他的嘔心瀝血...
《第一書記》并沒有把沈浩塑造成神一樣的人物,添加煽情細(xì)節(jié),以博取觀眾的眼淚,而是把他的日常生活重現(xiàn),讓我們在一點一滴的平凡中,感受治理貧窮的困難以及沈浩的艱辛。
沈浩原是省里的一位小干部,生活優(yōu)越,為做基層的選派干部,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城里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來到了鳳陽古城小崗村擔(dān)任第一書記。初來乍到,村民明顯不信任他,甚至惡言相向,天天有挑毛病的、出難題的,但是沈浩用他對小崗村村民的真心踐行著自己的選擇。
剛上任,他便調(diào)查走訪了小崗村的108戶人家,掌握了最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為全面開展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礎(chǔ)。為了給小崗村修路,沈浩克服了重重困難,與全村人們打倒“土霸主”。隨著公路的建成,也預(yù)示著小崗村發(fā)展的正式開始。
在他任職的6年間,他訪貧問苦、招商引資、建紀(jì)念館、修自來水、新村規(guī)劃、經(jīng)濟種植、土地流轉(zhuǎn)、遷墳建廠,無一不顯示著他對小崗村的用心良苦。
最讓我動容的不是小崗村村民為了挽留沈浩三次集體摁下的紅手印,也不是女兒汪汪在臺上對爸爸說的那些話,而是在沈浩準(zhǔn)備回家過年時,小崗村村民集體請他吃飯的情節(jié)。男女老少、大人孩子,村民們不約而同來到沈浩受邀的家中,長長的走廊里、高高的屋頂上排著一張張的飯桌。妻子曉勤打來電話時,村民們爭相給她拜年,從曉勤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的滿意有對丈夫成績的欣慰,也有對丈夫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佩。也許從那刻起,她真正理解了沈浩的選擇。
正如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為小崗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作出了我應(yīng)有的貢獻(xiàn),今天發(fā)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愿擔(dān)當(dāng),只是可憐我的女兒在中考,年逾九旬的母親會傷痛。(觀后感)沒有辦法!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地發(fā)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
沒有豪言壯語,有的是感情的真實流露,正是這種真情打動了我。沈浩對小崗村的感情就像綠葉對根的情意,潔凈、無私。
影片中有幾幕突出表現(xiàn)了他對小崗村的愛,一是他的妻子曉勤擔(dān)心他在農(nóng)村工作時身體吃不消,就特意給他買了一只奶羊,讓東家給他擠奶喝。但他沒有留下,而是把奶羊送給了村里的特困戶吳奶奶。這種舉動不是作秀,更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出于對小崗人民的一種真感情,是用情做事的真實體現(xiàn)。
另一件事是為了glg集團(tuán)征地建廠需要遷墳時,村里吳奶奶丈夫兒子的墳被強行挖遷,當(dāng)她在雨中苦守空墳痛哭時,沈浩從家趕回了小崗村,用真情去溫暖吳奶奶心中的孤冷。當(dāng)了解到吳奶奶丈夫為了淮海戰(zhàn)役被炸斷雙腿的事實時,他帶頭要披麻戴孝重新為吳奶奶丈夫安葬,這是何等的氣魄與胸懷,如果沒有對人民的真實感情,是斷然做不出這種壯舉的!
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雖然有千差萬別的職業(yè),面臨的困惑也都不一樣,但都無一例外需要沈浩書記這種用心用情做事的風(fēng)范!
我想,每個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被沈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吧,就像片尾曲《做人》中所唱的那樣,"一撇一捺寫出個人,一生一世才做成個人。做人,做大寫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huán),不求繽紛,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
觀《藍(lán)精靈》有感電影《小時代2:青木時代》影評《大叔,我愛你》影評:美化的畸戀《三傻大鬧寶萊塢》影評《邊境風(fēng)云》影評:看似簡單 其實有點顛覆《閨蜜》影評《第九區(qū)》影評:反科幻反人類的經(jīng)典之作《重返地球》影評:人家怎么教育兒子